|
感謝您對我們的關注與支持,如果您對我們有任何的意見或建議,請在這里給我們留言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您的反饋,同時為了確保您的反饋得到有效處理,請務必填寫一下表單,我們會尊重您的個人隱私,我們絕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第三方使用。
|
|
石丹
留言于
2016/10/11 8:20:24
|
回復留言:
|
|
傳統上是用木架加氈子,這樣的蒙古包組裝拆卸容易且不污染環境。現在牧民們蓋蒙古包基本不用考慮是否組裝拆卸容易的問題了,所以蓋成永久性的越來越多了,所以和普通磚房也差不多了(旅游點上的基本都是這樣)。
|
|
|
劉丹丹
留言于
2016/10/11 8:07:34
|
回復留言:
|
|
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。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,適于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。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、“氈包”或“氈帳”。據《黑韃事略》記載:“穹隆有二樣:燕京之制,用柳木為骨,正如南方罘思,可以卷舒,面前開門,上如傘骨,頂開一竅,謂之天窗,皆以氈為衣,馬上可載。草地之制,以柳木組定成硬圈,徑用氈撻定,不可卷舒,車上載行。”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,穹隆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。蒙古包呈圓形尖頂,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。普通蒙古包,頂高10-15尺,圍墻高約5尺左右,包門朝南或東南開。包內四大結構為:哈那(即蒙古包圍墻支架)、天窗(蒙語“套腦”)、椽子和門。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區分大小,通常分為4個、6個、8個、10個和12個哈那。12個哈那的蒙古包,在草原是罕見的,面積可達60多平方米,遠看如同一座城堡。過去幾十個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,十分壯觀。
|
|
|